听新闻
放大镜
海门检察聚力“检网融治”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2021-08-25 14:20:00  来源:海门检察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门区检察院充分发挥“网格+检格”机制优势,聚焦办好老百姓“眼前”“门前”事,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参与社会治理上的“检察分量”。

  一、突出平等保护理念,“检察服务+网格化”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完善企业涉法涉案信息沟通、涉案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涉案企业依法管理共建等“三项机制”,落实少捕慎诉慎押,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商检常态交流机制,通过高层会商、工作通报及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实现紧密配合、高效合作,推动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落实。依托“1+4”政法护航团、检察长“三进”,深入走访网格内企业,为35个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企明星”宣讲团走进通光集团、中南集团、南安商会,了解企业发展需要和法律诉求,帮助企业消除隐患,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拍摄制作“企明星”小课堂视频,阐述“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表现形式和犯罪后果,在“两微一端”推广并发至各网格微信群,提醒广大企业主绷紧安全生产弦。

  二、突出美好生活需求,“公益诉讼+网格化”打造综合管理互益互进新模式。聚焦美丽海门建设,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定期在网格化大数据平台上查询、研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公益诉讼领域信息,并及时启动调查、流转、反馈机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或提起公益诉讼32件。针对辖区内废品收购站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守护社会公共安全,获区委书记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紧盯湖水生态环境保护、黑臭水体整治,开启“河长+检察长”监管新模式,对巡河中发现的河道污染线索立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协助河长破解河湖治理难题。围绕视障人士出行安全,对盲道存在问题开展现场踏查“大体检”,向9个职能部门及属地乡镇发出检察建议,切实保障视障人士“脚底下的安全”。

  三、突出公平正义主线,“法律监督+网格化”夯实矛盾化解前沿阵地。建立不起诉宣告进网格工作机制,13次将不起诉宣告仪式从检察机关搬至社区、企业、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并邀请社区(驻村)干部、民警、网格员一同参与,通过办案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达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社会效果。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以防止脱管漏管为重点,对社区矫正人员分网格开展监管,与基层干部和网格员实时交换预警信息和动态数据,监督收监3人,更好防控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司法救助,采用公开听证等方式增强办案透明度,在对案件充分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邀请律师、人民监督员等第三方参与评议,让检察温情落得实、看得见,一名耄耋之年的救助申请人领到司法救助金后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四、突出法治惠民质效,“精准普法+网格化”助力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制度,开展滴管式、精准化法治宣传教育,把青少年作为普法宣传的重点对象,主动对接网格中学校、家庭,常态化落实“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等工作制度,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15场次,为6000余名在校学生送上法律“干货”。将检察宣传工作融入网格,贴近群众就地开展,紧扣社会热点,深入社区、乡村、机关、企业组织开展防疫宣传、反诈宣传、安全生产法律讲座,助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传统的“面对面”普法基础上,增加“线上”普法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开展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等,最大限度增加普法受众,扩大普法影响。

  五、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红色结对+网格化”促成党的基因融入检察肌理。发挥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企业党建各自优势,与网格中社区、企业进行红色联盟结对,整合资源、发挥联盟力量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实现互促共赢,共促发展。与海门第一个中共支部三条桥支部诞生地海门街道双高村开展共建,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进行教育洗礼,寻访革命足迹,将革命精神融入检察工作。与海事部门建立支部共建常态化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共建共享,通过积极搭建“大保护、大配合”的整体工作格局,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共同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编辑:陈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