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为群众办实事】六项机制守护包裹安全
2022-03-21 15:26:00  来源:海门检察

  为深入推动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贯彻落实,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检察院牵头联合邮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等9家单位,结合本地实际,共同研究制定了六项工作机制,以强化寄递安全监管、堵塞管理漏洞、筑牢安全防线为目标,以促进寄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导向,在守护“包裹里的安全”、助力“七号检察建议”落实落细方面取得新突破。

  联席会商机制:

  确定成立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和联络员名单,做到一体统筹、一体谋划、一体落实、一体问效。定期召开座谈会议,共同分析问题和困难,厘清职责范围,研究落实举措,推动相关单位建章立制,结合职能单位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有关案(事)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规章制度,适时会签文件。研究建立禁毒教育法治基地,邀请公安、司法等单位共同会商,主动向本地政法委报告,力争取得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全面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寄递业主管部门常态监管、行业自律、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等全方位、宽领域、全环节的立体化监管体系。激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预防违法寄递和综合治理工作,增设举报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方式,以点面相结合的方式,多平台收集信息。探索建立寄递行业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将寄递企业和工作人员涉案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行业规范,通过严格监管提升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促进寄递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专项检查机制:

  紧密围绕各自职能,积极开展寄递渠道专项整治活动,强力推进寄递渠道涉枪涉爆隐患整治、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保护等专项行动,不断净化寄递安全环境。开展寄递安全联合执法检查,特别在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3·15”“6·18”“双11”等时间节点,主要针对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等重点区域快递、物流,通过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检查寄递企业贯彻执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情况。

  线索互送机制:

  对于邮政、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寄递企业发现的涉寄递违法犯罪线索,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履职过程中所发现不构成犯罪的寄递违法行为,要及时将有关线索和材料移送邮政、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邮政、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应当及时作出行政处罚。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时,要及时向邮政、运输管理等部门移送有关涉案企业或者网点行政监管线索。

  分析研判机制:

  对于涉寄递违禁品犯罪案件,相关单位要逐案分析研判,深度挖掘寄递违禁品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和行业监管方面的漏洞,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整改一起”,消除安全隐患。紧密围绕寄递新业态、寄递领域犯罪案件情况、寄递环节存在的管理漏洞、对策和方法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开准药方”,依托调研成果推动增强寄递安全监管实效。起草和撰写相关专题报告,向党委、政府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学习宣传机制:

  把“七号检察建议”列入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确保入脑入心。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做法和经验,将贯彻落实“七号检察建议”推向纵深。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力营造落实“七号检察建议”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优势和自媒体的流量优势,以及发放资料、制作展板和短视频、送法下基层、寄发“致快递小哥的一封信”、与全区所有出租车司机签订“禁毒责任状”、与寄递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书等形式,不断提高寄递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寄递违禁品违法犯罪。

  编辑:陈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