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东北饺子云南菜
2022-12-27 14:16:00  来源:检察日报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东北农村,兄弟姐妹八个,我最小。母亲就像一只芳草甸子上的母鸡,东叼一棵草西觅一条虫,在艰苦的岁月里把我们哺育大。

  我出生时,父母和已结婚的三个哥哥住的是三间草房,靠父亲和三个哥哥在生产队种地挣工分,到年底分红时才能拿到钱维系生活;平时,靠妈妈和三个嫂子养猪鸡鸭鹅和伺候菜园子里的蔬菜拿到城里卖钱贴补家用。六七十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我家劳动力多,相比其他人家还好,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来做客时一定要吃上一顿饺子。

  母亲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是一个被左邻右舍赞不绝口的持家能手。她包的饺子,皮薄筋道,馅香味浓,未入其口,已闻其香。我的家人喜欢吃的饺子大概有这么几种:芹菜猪肉馅的,韭菜鸡蛋馅的,茴香猪肉馅的,香菜羊肉馅的。在这几样中,茴香馅的饺子是我的最爱。夏天,妈妈和嫂子给我们包饺子,总是一大早就起床,到房前屋后的菜园里仔细挑选青菜,妈妈拿出一块腌制的三七肥瘦的猪腿肉,嫂子们用刀将肉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进而剁成碎末。

  饺子面也有讲究。妈妈让嫂子在面里放两三个鸡蛋的鸡蛋清,说这样和出来的面劲道,吃着有嚼劲,而且柔韧性好,煮饺子的时候不容易破皮露馅。

  70年代初,二哥四哥携妻带子到国有农场上班,三哥一家到国有林场上班,爸妈带着正上学的我到国有农场干活。他们在操持家务的同时,照老样子在家门前园子里种菜供一家人食用。1976年我高中毕业,被农场安排到计财科当会计,1979年与从城里到农场下乡的知识青年结婚,1989年,我借妻子的光调到城里工作……无论在哪里生活,从妈妈那里学到的包饺子手艺一直保持下来。后来那些年,一年四季,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新鲜蔬菜和猪肉,吃饺子不再是奢望。

  岁月不居,时光转瞬即逝。2017年10月,我在东北退休,由于两个儿子在云南建水工作,为了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我和妻子来到这里颐养天年。建水过年不吃饺子,但作为东北人的我们一家,过年吃饺子是必须的,而且要等到年三十的午夜12点时候吃,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时,我们全家9口人在午夜12点时围坐圆桌前,满桌的美味佳肴。红三剁是云南名菜,不仅精巧易做,而且健康美味;云南春卷,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春卷口味,突出了云南地方特色;哈尼族竹筒鸡既有鸡肉之鲜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软糯……东北特色美食也不能少,有寓意的“吉祥如意”小鸡炖蘑菇,“年年有余”红烧鱼,“人要勤劳”芹菜馅饺子……做生意的大儿子两口子唠唠生意如何,当警察的小儿子两口子谈谈工作咋样,上小学和在幼儿园的孙女孙子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每当此时,我总会心生感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

  过年吃饺子,是东北人顺应节气的千年文化传承,是东北人会聚时的情感喧腾,也是我们自己对过去的回味,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一年一度的阖家团圆。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陈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