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海门区检察院调研小组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此次活动紧扣检察干警调研能力提升与青年干警培养两大核心,为检察干警搭建起展示自我、学习交流的平台。海门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志华应邀参加。
研之有议:
碰撞思想火花,打磨调研精品
活动伊始,组员们围绕6篇调研文章展开深度研讨,从选题立意、逻辑架构到内容细节、语言表达等维度,各抒己见提出修改建议。有组员指出,某篇文章数据引用不够全面,建议进一步核实完善;有组员提出,某篇文章逻辑脉络不够清晰,可调整章节顺序以强化条理性;还有组员认为,部分对策建议针对性不足,需结合司法实务深入研讨……在内容与表达的细节优化上,大家提出,数据引用需精准标注出处,语言表述应规避口语化倾向,力求严谨规范。这场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不仅让每篇调研文章得到精雕细琢,更让干警们在互学互鉴中拓宽了调研思路。
研之有规:
规范写作标准,夯实学术根基
研讨结束后,行政检察部副主任李志民带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写作心得,以“论文规范化撰写”为主题,和组员们进行了交流探讨。他从论文格式规范、标题精准确定、摘要及关键词提炼技巧、参考文献引用标准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指出,唯有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才能确保文章的质量与可信度。他的分享专业严谨又不失风趣生动,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让组员们对论文规范化撰写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写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研之有向:
明确努力方向,助力检察发展
刘志华检察长肯定了检察干警在调研工作中取得的进步,认为大家的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并针对6篇文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了逐一点评。他谈到,调研工作是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升检察业务水平、服务科学决策具有关键意义,开展调研要做到“三透过”——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局部看全局、透过现在看未来。他从找准文章切口、聚焦观点提炼、优化文字风格三个方面,对调研文章撰写提出具体建议,希望检察干警能够高度重视调研工作,不断提升调研能力与写作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勇于创新思维,提出切实可行的见解与建议,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让检察干警在选题精准度、结构逻辑性、表达规范性上得到实质性提升,更明确了下一阶段调研工作的重点与方向。调研小组成员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细致钻研、积极撰写,努力产出更多贴合司法实务、具有应用价值的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