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初染,碧水微澜。近日,由海门区检察院与海门高新区、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共同开展的“守护碧水清流,共建生态家园”生态补偿活动如期举行,采用“案例警示+现场实践”的形式,创新生态补偿模式。这既是一次司法之力的“刚性”守护,也是一次修复治理的“柔性”探索。活动邀请了企业代表、环保志愿者及社区代表等20余人参加。
生态补偿履行仪式现场,海门区检察院检察干警马苏玥与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法宣科副科长季银萍共同分享了江苏省第五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南通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擅自倾倒工业固体废物损害赔偿磋商案。海门区检察院始终秉持着“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理念,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在涉案企业及全区民营企业集中区域建立8个“蓝绿护企”驿站,为切实提升企业责任担当提供了检察范本。
“公司承诺,今后将加强内部监管,推动设备升级改造和清洁生产,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补偿企业代表发言后,各方共同见证了生态补偿的签订与资金的郑重交接。

随后,企业员工与环保志愿者、社区代表前往河道疏浚工程现场,实地了解施工工艺和环保措施。4家劳务代偿企业开展河堤杂草及垃圾清理工作,助力河道环境焕发全新生机。各方代表躬身力行的背后,是检察公益诉讼的成效显现,更是携手护佑家园的默契同行。
此次生态补偿活动修复了受损生态环境,同时生动诠释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下阶段,海门区检察院将联合相关部门对此次活动的后续效果进行全程跟进,建立履约监督台账,确保生态修复取得实效。同时,继续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以法治力量守护好绿水青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