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暑期普法小课堂】这些诈骗陷阱 你和孩子必须警惕
2021-08-16 14:12:00  来源:海门检察

  假期里又正值炎炎夏日

  看直播、玩微信、刷抖音

  抱起手机组团打游戏

  是不是想想就很美滋滋?

  然而

  在互联网的另一端

  不法分子正躲在阴暗的角落里

  偷偷打着“挣钱”的算盘

  以下是本辖区内近期发生以青少年为对象的诈骗类型

  骗局一

  游戏福利领不停

  网络游戏诈骗是未成年人容易掉入的诈骗陷阱。骗子通过社交软件或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免费送游戏皮肤、道具等广告,引导受害者扫码进群,并填写相关个人信息,继而以激活费、验证金、保证金、大额退款保证金等多种名目,指引受害者进行扫码付款、转账、充值等操作,甚至诱骗受害者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

  在这些“游戏福利”骗局中,不法分子不仅会诱导青少年本人进行支付充值,还会手把手教孩子用家长的账号支付。

  骗局二 免费手机要不要

  现在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热衷于刷短视频、看各种直播。骗子会在某音等直播平台上发布“加QQ,送手机!”等“送福利”广告,吸引那些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添加广告上的QQ号。之后骗子会以“查看微信余额截图、进行虚拟充值后得手机”为名,诱骗未成年人多次转账。

  近日,海门一12岁的小女孩就被这样的“好事”吸引,随后骗子诱导其用其父亲手机扫码转账,被骗9999元。

  骗局三 我是好友来借钱

  此种骗局的犯罪分子通常是采用发送信息、文件、压缩包、网址等方式向他人电脑或手机植入木马病毒,查看所盗得QQ账号的备注信息、聊天记录或视频来了解其人际关系、交谈方式、生活习惯等情况,提高诈骗成功率。QQ好友大多都是亲戚、同事、朋友,相互间信任度极高,而犯罪分子隐蔽在网络背后,更让受害人一时不能辨别真伪。

  近日,海门一学生就被QQ上冒充其同学的骗子,骗走了人民币2000元。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陷入骗局?

  检察官提醒:家长要加强银行卡和支付软件等支付工具的管理,孩子使用的手机不与家长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相关联,避免操作失当。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反网络诈骗知识的教育。

  一、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二维码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扫。

  二、在网络上上遇到好友要求帮忙付款、充值等,一定要先电话确认,谨防他人冒充好友骗钱。

  三、不要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

  四、一旦遭遇诈骗,要准确记录骗子账号、联系方式,保存相关转账凭证、聊天记录,并尽快拨打110报警。

  编辑:陈青青